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电影放映的运作机理与实践效能——谈国家对乡村... 收藏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电影放映的运作机理与实践效能——谈国家对乡村的柔性治理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Efficiency of Rural Film Showing during the People’s Commune Period:On the Flexible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to the Countryside

作     者:王顺平 张晶晶 Wang Shun-ping;Zhang Jing-jing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武汉430079 

出 版 物:《社会建设》 (Social Construction)

年 卷 期:2023年第10卷第1期

页      面:83-96页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0206[历史学-中国现代史]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瑶老制与村民自治:传统治理资源的利用与创新研究”(17CMZ047) 

主  题:人民公社 电影放映 柔性治理 实践效能 “国家—农民”关系 

摘      要: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实施了“电影下乡政策,以集体娱乐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机理作用于对乡村的柔性治理进程。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以政治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承载着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多重治理目标。口述历史资料分别回溯了基层政治精英视角下的国家治理向度与农民视角下的实际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一方面,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民的居安思危意识、革命斗争观念与集体理念的结构性强化,并革新了乡土底色;另一方面,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国家既定的治理目标未能完全达成,电影放映的治理效能有限。此外,电影放映背景下的“国家—农民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支配—抗争型,而是非完全的正和博弈关系,反映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国家与农民“各取所需的互动关系。对这一时期的柔性治理机制进行探析,能够服务于当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