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海底麻坑的特征、分类与成因机制 收藏

海底麻坑的特征、分类与成因机制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pockmarks

作     者:沈奥 孙启良 蔡砥柱 邢子浩 Shen Ao;Sun Qiliang;Cai Dizhu;Xing Zihao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口570100 

出 版 物:《地质科技通报》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1期

页      面:204-217页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11554) 

主  题:海底麻坑 分类 影响因素 成因机制 

摘      要:海底麻坑是由超压流体溢出海底时侵蚀海底沉积物所形成的一种负地貌,其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下构造环境(如大陆边缘盆地和增生楔等)。综合近年有关海底麻坑的研究成果,依据麻坑形状、直径、长宽比、空间分布以及垂向充填方式等特征,对其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详细介绍了麻坑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影响因素(如底辟、断层等),深入阐释了麻坑的成因机制。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中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超压)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和驱动因素。根据地层中超压形成和释放过程的快慢,可以将麻坑的成因机制划分为渐进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类。渐进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的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为缓慢;突发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快;混合型麻坑的形成过程介于二者之间。鉴于麻坑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和下伏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十分有必要对海底深部地层中“超压形成-流体聚集-垂向运移至海底表面并逸散-形成麻坑的整个动态过程展开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建立海底麻坑形成模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