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道家消长律与佛教缘起法之哲学比较--以《老子》与《中论》为主... 收藏

道家消长律与佛教缘起法之哲学比较--以《老子》与《中论》为主的考察

The Taoist Law of Growth and Decline *** Dependent Origination,a Philosophical Comparison:a Study Based on Laozi and Madhyamaka Shastra

作     者:林建德 

作者机构: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中国台湾花莲 

出 版 物:《文史哲》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年 卷 期:2015年第5期

页      面:18-32,1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主  题:《老子》 《中论》  空性 消长律 缘起法 

摘      要:道家与佛教皆被视为有智慧的哲学学派或宗教,但两大传统的核心思想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呢?将《老子》之道所呈现的两两消长之律,以及《中论》的空所要展现的缘起中道作一对比,可以析探早期道、佛核心义理系统各自的特色。就《中论》而言,万物间皆是因此故彼的因缘和合,就《老子》来说,万物皆在此彼的盈虚消长之中。佛教的因缘理论与道家的消长之道,虽然在表面上可有相似之处,如共同指出无常变化为世间的现象,但细部而论,佛教的此有彼有的因缘法则、因果律,与道家的此有彼无的消长律,实则并不相同。《中论》上承阿含、般若等思想,表达印度佛学中道不二的意旨,使能舍离二边而从苦难中解脱;其所谈的因缘,牵涉到的法义是四圣谛、十二因缘、空、假名、二谛等。但《老子》象征中国哲学的思想传统,与《庄》、《易》等书开展出阴阳、有无等的两仪、两极、两全或两行之道,重视两两关系间的变化、辩证以及和谐、统一等,所论的消长之道,关联或延伸的哲学概念,乃是道、自然、天人、刚柔、动静、阴阳、虚实、有无等。就此而言,中国老学及道家哲学的两两、两仪之道,与印度中观学和佛教思想的不二中道、不二法门,各自成为不同面向的智慧典范,以因应人生的不同课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