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自然”——论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前史
作者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出 版 物:《当代比较文学》 (Contempora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年 卷 期:2022年第10卷第2期
页 面:5-50页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摹仿自然可以说是布鲁门伯格早期最细致入微和志存高远的名篇。该文显白的主题是人类如何将自己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存在。为了把握这一论题,必须进入自古希腊哲人到现代哲学关于存在和创造的概念史深层。布鲁门伯格将论题延伸到形而上学传统的范围之外,从神学、文学、艺术、美学和技术宣言等角度,对这一观念的历史展开了多层次的研究,研究人类对自己的创造物和自然界的创造物的变化态度,以及对艺术摹仿自然的漫长指涉的反应范围。这种传统的艺术美学思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假定宇宙本身是完整的,一切“存在都已经包含在自然中。因此,他只能把人的作品解释为对自然界预定目标的实现,即摹仿。人类的创造物不能被理解为具有其自身存在份额的依赖性创造物,而只能被理解为根据自然的指令而制造的对象。同样,创造行为本身也只能被理解为延续了现存的宇宙。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绝对否定了人类原始创造的可能性,并使所有人类生产充其量成为自然的婢女。布鲁门伯格认为,尽管摹仿对人类的创造性要求造成了限制,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摹仿一直作为人类创造问题的“决定性和最终答案而无可争议地统治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