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礼制美德到性情之正——朱熹对《关雎》诗旨的扭转 收藏

从礼制美德到性情之正——朱熹对《关雎》诗旨的扭转

From the Virtues of the Ritual System to the Right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Emotion:On Zhu Xi’s Turning of the Main Idea of GuanJu(《关雎》)

作     者:陈建美 Chen Jianmei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 版 物:《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年 卷 期:2022年第6期

页      面:76-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05[文学] 

基  金: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究基金(编号skbsh2019-03)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火花项目库(编号2019hhs-03)阶段性成果 

主  题:《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毛诗 朱熹 

摘      要: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具有明大旨的意义,因而其解释历来为注家重视。《论语》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语对于学者理解《关雎》诗旨具有指导性。《毛诗正义》化用《论语》此语解释诗旨,体现出以礼制美德说诗的倾向,这也是《毛诗》系统叙说诗旨的一贯风格,朱熹突破这一传统,从《论语》“乐而不淫之语中提炼出不同的诠释原则——说明“性情之正。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梳理并比较《毛诗正义》与朱熹《诗集传》关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进而展现朱熹对毛诗的突破及其《诗》学建构,最后指明这种转变的《诗》学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