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唐山M_(S)7.8震区地壳三维密度结构重力反演 收藏

唐山M_(S)7.8震区地壳三维密度结构重力反演

Study on gravity inver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ens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in Tangshan M_(S)7.8 earthquake area

作     者:杨雄 申重阳 祝意青 杨光亮 孙凯 谈洪波 王嘉沛 YANG Xiong;SHEN ChongYang;ZHU YiQing;YANG GuangLiang;SUN Kai;TAN HongBo;WANG JiaPei

作者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23年第66卷第1期

页      面:183-19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7YFC1500204,2018YFE0206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018,41874092) 陕西省自然基金(2020JQ-981)联合资助 

主  题:唐山地震 重力反演 莫霍面深度 三维密度结构 

摘      要: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位于燕山褶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部位,震区已有地壳结构研究仍不够精细,对其孕震构造条件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争议.综合唐山震区较高分辨率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最新全球重力场模型WGM2012,基于小波多尺度信号分离技术和空间域迭代反演算法获得震区的莫霍面起伏和地壳内部密度扰动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唐山震区位于太原—延庆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亦即著名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的中段)和莫霍面陡变带的东侧,其等值线从北北东向往北东向弯曲,莫霍面深度处于32~37 km之间,唐山震中位于莫霍面陡变带和隆起区过渡部位;震区地壳内部密度分布呈现南高北低、浅部分散高密度体随深度增加逐步聚合特征,前者反映华北平原与燕山褶皱之间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后者反映浅部高密度体主要源于深部上地幔岩浆作用;从垂直与平行唐山断裂的密度结构剖面可以发现,唐山断裂贯穿莫霍面,在水平拉张和莫霍面上隆挤压作用下其深部(约7 km)先存破裂面受到上地幔岩浆的侵入作用而逐步张开、越往上岩浆扩张越大,其浅部(约7 km深以内)相对均匀,可能是因地表不断沉积较新地层并成岩而阻止了岩浆上侵,从而在高密度体顶部形成应力应变易积累的闭锁区,这可能是唐山地震发生在高密度体顶部并呈现浅层新生花状破裂特征的重要原因.结合已有成果,从物质迁移运动角度提出了唐山地震的岩浆上侵与断层联合作用发震模式,同时为唐山地震孕震构造条件的地震测深推测提供了新的佐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