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以《圣济总录》为例解构宋以前肾脏辨证论治特点 收藏

以《圣济总录》为例解构宋以前肾脏辨证论治特点

De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Kidne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efore Song Dynasty by Taking Sheng Ji Zong Lu as Example

作     者:谷建军 任路 GU Jianjun;REN Lu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2488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沈阳110032 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2 

出 版 物:《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28卷第11期

页      面:1773-1776页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300)-“肾阳虚证”核心病机、辨证要素与证候辨识标准研究 辽宁省特聘教授项目(辽教发153号)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辽教函479号)-中医药情志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主  题:圣济总录 肾脏辨证 元气 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 

摘      要:《圣济总录》全面总结了两汉隋唐时期到宋代的肾脏辨证论治体系,其肾脏证分为肾虚、肾实二证。宋代已经开始从本元辨证,以肾为元脏,重视补元气、壮元阳法,体现了啬肾思想,在辨证论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脏辨证虽然延续了早期虚实辨证方法,但更重视虚证、轻视实证并出现虚热辨证,扩大了虚证范围;重视肾藏精,以益精髓为先;未见明确的肾阴虚证概念,相关病证多存在于肾实证中,肾阴虚证辨证体系尚未建立。《圣济总录》中命门未参与肾脏辨证,至金代以后分化出命门辨证,使命门藏精思想与临证应用相衔接。宋代肾虚证与今肾阳虚证相似度较高,肾实证与肾阴虚证则差异较大,彼时正是肾脏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的重要转型期,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