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夏季两次不同强度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特征及其作用对比分析 收藏

夏季两次不同强度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特征及其作用对比分析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About Low-Level Jet in Two Rainstorm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Summer

作     者:李青春 程丛兰 全继萍 陈敏 窦有俊 仲跻芹 LI Qingchun;CHENG Conglan;QUAN Jiping;CHEN Min;DOU Youjun;ZHONG Jiqin

作者机构: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100089 

出 版 物:《气象》 (Meteorological Monthly)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11期

页      面:1384-140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000901,2018YFC1506801)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19245419D)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204061)共同资助。 

主  题:北京暴雨 低空急流 边界层急流 垂直风切变 地形辐合线 风廓线雷达 

摘      要:为了揭示北京地区夏季暴雨形成过程中的低空急流成因、结构特征及其作用,利用风廓线雷达测风数据、NCEP/GFS再分析资料(0.5°×0.5°)、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观测数据,对两次不同天气系统类型和强度等级的暴雨过程开展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如下:2018年7月16日(简称“7·16)北京特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边缘低空西南急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低涡低槽东移发展、低空急流不断加强,加之地形辐合线的影响,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低空水汽输送、辐合和抬升条件。2019年7月22日(简称“7·22)北京暴雨是在高空槽前低空急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低空急流是由高空急流东移、下传所产生,低空水汽输送和辐合作用相对较小。在两次暴雨过程中的强降水发生前3 h,均出现低空急流强度增大、低空急流最低高度下降、低空急流指数激增、1500 m以下出现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并且逐渐增大等特征。在“7·16暴雨过程中,边界层急流遇到山脉地形触发了对流新生,低空急流、地形辐合线共同作用使对流系统不断发展和组织化,是沿山地区极端强降水形成的关键原因。低空急流特征量(低空最大风速、急流最低高度和低空急流指数)和1500 m以下的垂直风切变大小对强降水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