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至九世纪于阗佛教信仰空间的生产 收藏

三至九世纪于阗佛教信仰空间的生产

Buddhism Space Production in Khotan from the 3rd to 9th Century

作     者:李智君 Li Zhijun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出 版 物:《民族研究》 (Ethno-National Studies)

年 卷 期:2022年第5期

页      面:71-89,M000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汉唐佛教对中国地理学思想及景观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419711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佛现 法灭 于阗 空间生产 

摘      要:宗教信仰空间是人类生产出来的。处于东西文化交错带上的于阗,宗教演替极为频繁。佛教传入后,僧侣按照佛教的方式使用和组织空间,从而生产出蕴含佛教意义的地理空间。于阗空间的生产,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佛经文本进行空间生产。早期是将佛经中归属不明之地,划归于阗;中期是在佛经中增加有关于阗的片段;晚期则创作出于阗本土的授记和教法史。二是利用地理环境进行空间生产。对本土信众熟悉的地理环境,都非常准确地用在空间生产中,而对不熟悉的则有意忽略。三是依傍历史记忆进行空间生产,即将于阗发展的历史纪年表,尽可能佛教化。僧侣通过佛现于阗的空间生产,将佛门与于阗整合在一起,依傍帝王,发展佛教。一旦出现帝王灭佛事件,则通过于阗法灭的空间生产,来警告帝王,并以灭国相要挟。僧侣对佛现与法灭的空间生产,其实是佛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应对危机的手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