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汉时期中国拱券技术的产生和来源研究 收藏

西汉时期中国拱券技术的产生和来源研究

Research on the Emergence and source of the Technology of arch-Vault 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作     者:张建锋 Zhang Jianfeng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 版 物:《南方文物》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年 卷 期:2022年第4期

页      面:118-126页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西汉时期 拱券技术 产生和来源 

摘      要:西汉中期以后,长安地区开始使用子母砖来构建券顶的排水涵洞,标志着拱券技术开始在中国出现。受其影响,一些中小型洞室墓也开始使用这种结构,并出现了小砖券顶的砖室墓,与其联系紧密的中原地区接着也出现了小砖券顶砖室墓,并从关中和中原传播到国内其他地区,成为西汉中晚期以后中小型墓室的典型建筑风格,并对基本同时流行的空心砖墓和画像砖墓的形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拱券结构在中国从出现到成熟都在西汉中期,历时很短,说是本土自然发生的难以置信。反观国外,拱券结构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曾经出现过叠涩券、筒拱等多种形式,并且在中国出现拱券以前已传播到中亚地区。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在西汉中期特定的社会状况下,拱券技术从中原传播到了关中,并有所创新,成为流行的砖室墓特色。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