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南海北部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收藏

南海北部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earl River Canyon System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作     者:杜文波 聂鑫 杨楚鹏 胡小三 高红芳 Du Wenbo;Nie Xin;Yang Chupeng;Hu Xiaosan;Gao Hongfang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1458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广州511458 

出 版 物:《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47卷第11期

页      面:4046-405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4[理学-海洋地质]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No.GML2019ZD020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DD20221712,DD20221719,DD201906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901214) 

主  题:珠江口外峡谷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构造运动 演化阶段 沉积学 

摘      要:深水海底峡谷内部的粗粒碎屑沉积物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也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海洋地质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是目前海洋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揭示南海北部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多波束测深和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对珠江口外峡谷体系地形特征、沉积充填特征、形成发育过程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珠江口外峡谷呈三段式发育:上段为NW-SE走向,宽度超过30 km,侵蚀强度不大,横截面为不规则形态;中段为E-W走向,宽度开始变窄(25~30 km),横截面呈U型;下段为NW-SE走向,宽度达到最大(25~45 km),横截面呈U型,中段和下段以沉积作用为主.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23~15.5 Ma),水道-海底扇阶段(15.5~11.6 Ma)和峡谷-海底扇/块体流阶段(11.6~0 Ma).揭示了该峡谷珠江口外峡谷体系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将对南海北部海洋灾害地质、深水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