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收藏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Spatiotemporal ecosystem evolu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ecological barrier area

作     者:李月皓 王晓峰 楚冰洋 牛泽鹏 符鑫鑫 延雨 LI Yuehao;WANG Xiaofeng;CHU Bingyang;NIU Zepeng;FU Xinxin;YAN Yu

作者机构: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陕西省土地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21期

页      面:8581-859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40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002040201)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chd300102352201) 

主  题:青藏高原 生态屏障 生态系统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摘      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格局的演变规律,探究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机制,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国家屏障区生态格局演变规律,选取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等驱动要素,采用冗余分析等方法解析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减少了1792 km^(2),主要转化为荒漠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转换面积分别为1088 km^(2)和832 km^(2);河流生态系统增加了1600 km^(2),主要由荒漠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转换而来,分别转换了1152 km^(2)和832 km^(2)。(2)2000—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格局演变驱动机制中以社会经济因子为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83%)和人口数量(72%)贡献率最大;方差分析结果中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的共同贡献率达到了77%;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生态系统演变受社会经济因子主导的区域面积比例为60.41%。(3)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内人口数量的总贡献率达到了72%,在人口数量作用下生态系统呈正向转换的面积占比达到了86.24%,且人口数量与河流、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程度较高,综合说明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内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生态工程的建设卓有成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