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震后可恢复功能摇摆柱滞回特性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收藏

震后可恢复功能摇摆柱滞回特性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Study on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an earthquake resilient rocking column

作     者:刘阳 钟沛杰 许一鹏 刘小娟 任彧 苏龙辉 LIU Yang;ZHONG Peijie;XU Yipeng;LIU Xiaojuan;REN Yu;SU Longhui

作者机构: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华侨大学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中建协和建设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700 

出 版 物:《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53卷第10期

页      面:4071-40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402[工学-结构工程]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304,5157825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J06020)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9HZ07011) 

主  题:可恢复功能摇摆柱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摘      要: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震后性能快速恢复,采用震后可恢复功能摇摆柱(ERR柱);通过建立ERR柱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并提出ERR柱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是影响ERR柱滞回特性及可恢复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试件承载力增加,残余变形迅速减小,ERR柱滞回曲线由捏拢的“梭型逐渐转变为“旗帜型,表现出良好的可恢复性能。螺栓群的设计是保证ERR柱滞回耗能性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柱根处连接板与开缝钢板阻尼器之间的相对滑移会造成试件滞回曲线出现捏拢现象并削弱其耗能能力。建议采用高强摩擦型螺栓并按照“强连接、弱阻尼器原则进行试件设计。本文所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