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二叠世岩浆作用:来自尕之麻地区花岗岩的制约 收藏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二叠世岩浆作用:来自尕之麻地区花岗岩的制约

Late Permian Magmatism at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Insights from Granites in the Gazhima Area

作     者:王凤林 魏俊浩 李小亮 张新铭 徐崇文 李艳军 WANG Fenglin;WEI Junhao;LI Xiaoliang;ZHANG Xinming;XU Chongwen;LI Yanju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青海西宁810001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2年第46卷第5期

页      面:1028-10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705[理学-地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84) 青海省地勘基金项目(-123)联合资助。 

主  题:Ⅰ型花岗岩 晚二叠世 岩浆混合 俯冲作用 大陆边缘弧 东昆仑 

摘      要:东昆仑造山带晚二叠世岩浆作用及构造背景研究薄弱。本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尕之麻地区那更康切尔花岗闪长岩和新识别出的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对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中11颗年轻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56±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55±2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除此之外,还获得古元古代、早古生代等继承锆石和捕获锆石记录。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具高SiO_(2)(72.66%~73.74%)、Na_(2)O(4.94%~6.73%)含量,贫K_(2)O和Fe_(2)O_(3) T,属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Eu正异常。花岗闪长岩SiO_(2)=63.31%~65.05%,K_(2)O=3.27%~3.66%,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富集Rb、K,亏损Nb、P和Ti,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右倾型,具有中等Eu负异常(0.53~0.58)。两者的104×Ga/Al值分别为1.51~1.84和2.27~2.35,Zr+Nb+Ce+Y值分别为13.4×10^(−6)~28.0×10^(−6)和333×10^(−6)~352×10^(−6)。结合岩相学特征,表明两类岩石均属于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晚二叠世锆石ε_(Hf)(t)=−5.6~12.8,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461~436 Ma;花岗闪长岩锆石ε_(Hf)(t)=−5.6~−1.1,t_(DM2)=1456~1210 Ma。综合研究表明,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初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早古生代和早二叠世地壳物质,并经历了岩浆分异结晶形成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不均一性。结合构造背景,两者均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阿尼玛卿洋板片北向俯冲作用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