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形态与in vitro方法的铬污染土壤生物可给性研究 收藏

基于形态与in vitro方法的铬污染土壤生物可给性研究

Bioaccessibility of chromium contaminated soil based on speciation and in vitro methods

作     者:郭莹莹 张弛 段志鹏 陈璐西 肖小芹 陶澳敏 何云峰 GUO Yingying;ZHANG Chi;DUAN Zhipeng;CHEN Luxi;XIAO Xiaoqin;TAO Aomin;HE Yunfeng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10期

页      面:430-4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8YFC1802203) 

主  题:铬形态 生物可给性 体外方法 健康风险 

摘      要:铬(Cr)是电镀类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开展土壤中Cr(Ⅲ)和Cr(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估Cr污染场地风险,克服污染场地过度修复问题十分关键.本研究采集我国栗钙土、红壤、潮土3种典型土壤,通过添加相同浓度污染物的方式制备成Cr(Ⅲ)或Cr(Ⅵ)污染土壤.随后利用5种体外方法(in vitro),对3种土壤经口摄入的Cr生物可给性进行比较与健康风险评估.进而从土壤理化性质、Cr赋存形态、土壤矿物组成方面,对不同土壤在溶解度生物可给性研究联盟(SBRC)方法中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给性的Cr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水平,提高风险控制值,其中,SBRC方法在评估中更具有保守性.3种土壤在相同的Cr(Ⅲ)和Cr(Ⅵ)污染浓度下,栗钙土相较于红壤和潮土在肠期具有更高的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此外,土壤黏粒、有机质含量及迁移系数能够影响土壤Cr的生物可给性,土壤矿物种类赋存不同也是造成Cr(Ⅲ)和Cr(Ⅵ)在不同土壤中生物可给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