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福建莆田海域指沟卡尔藻赤潮海洋监测浮标数据变化及成因分析 收藏

福建莆田海域指沟卡尔藻赤潮海洋监测浮标数据变化及成因分析

Analysis on the marine monitoring buoy data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of Karlodinium digitatum red tide in Putian sea area, Fujian Province

作     者:李青俞 LI Qingyu

作者机构: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福建莆田351100 

出 版 物:《渔业研究》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444-458页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8[工学] 09[农学]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  题:指沟卡尔藻 海洋监测浮标 南日岛 赤潮 

摘      要:利用2022年莆田海域指沟卡尔藻(Karlodinium digitatum)赤潮过程的浮标数据,结合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本次赤潮暴发的原因。赤潮发生前,莆田海域平均水温和盐度是自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随着水温、盐度的迅速升高,在弱光照、相对稳定的水文状况、降水带来的丰富的营养盐(尤其是氨氮)和因气象、海流的作用产生的聚集等有利条件同步出现下,指沟卡尔藻迅速繁殖和聚集而形成赤潮。赤潮期间,叶绿素a最高达63.90μg/L;DO和pH显著升高,最高值分别达到10.83 mg/L和8.34。在赤潮消亡期,随着水温持续降低、盐度宽幅波动、相对稳定的水文条件被打破和较低的海域氮磷比,指沟卡尔藻赤潮迅速消亡。本次赤潮始发于莆田港南海域,指沟卡尔藻细胞随着潮汐和冷暖水对峙锋面的不断北移而扩散至坑口、东岱及筶杯岛海域。指沟卡尔藻密度高于10cell/L即可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