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 收藏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

Diagnostic value of F wav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harcot-Marie-Tooth1A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作     者:刘小璇 张朔 马妍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联合项目基金(PKU2017ZC001-2) 北京大学临床+X青年专项(PKU2021LCXQ01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队列建设项目(BYSYDL2021007)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m/s, CIDP患者为(31.52±12.46)m/s,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 P0.001),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ms,CIDP组为(42.20± 12.73)ms,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 P=0.006),F波的出现率CMT1A组是(34.6%±39%),CIDP组是(70.7%±1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 P0.001)。神经束蛋白155(neurofascin 155, NF155)患者的正中神经MCV为23.22 m/s, F波潜伏期为62.9~70.7 ms,出现率为85%~95%。CMT1A型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分别为83.3%(5/6)和85.7%(6/7),CIDP患者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仅为25%(1/4,2/8)。NF155抗体阳性患者可见臂丛和腰丛MRI神经根明显增粗。结论:CMT1A患者F波延长反应了近端和远端周围神经的均一性改变,可以作为与局灶性脱髓鞘受损为主的CIDP患者的鉴别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与神经结蛋白病NF155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相鉴别。F波虽然经常作为反应近端神经受累的指标,但是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髓鞘病变均可以影响它的潜伏期和出现率,F波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因和其他电生理指标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