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收藏

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盐分含量特征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Salinity on Tamarix ramosissima Nebkhas and Interdune in Oasis-desert Ecotone

作     者: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Liu Jinhui;Wang Xueqin;Ma Yang;Tan Fengzhu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策勒8483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中国沙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 卷 期:2016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181-1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4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4B02) 

主  题:绿洲沙漠过渡带 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沙堆 土壤盐分 空间异质性 

摘      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选取植被盖度为30%、15%~20%、10%、5%的4个典型样地,对各样地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典型部位0~10cm和10~20cm土壤进行系统采样,测定土壤pH值及总盐、Cl^-、Na^+、K^+、SO_4^(2-)、Ca^(2+)、Mg^(2+)、CO_3^(2-)、HCO_3^-含量,从风沙地貌的角度探讨过渡带沙漠化进程中土壤盐分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总盖度的降低,0~10cm层土壤pH值及总盐、Cl^-、K^+、Na+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SO2-4和Ca^(2+)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Mg^(2+)含量随着植被盖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灌丛下→沙堆边缘→丘间地→风影区,总盐、Cl^-、K^+、Na^+、SO_4^(2-)、Ga^(2+)、Mg^(2+)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位于灌丛下,最小值位于丘间地;pH值和HCO_3^-含量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小值位于灌丛下,最大值多位于丘间地,二者存在中度相关(r=0.644)。与0~10cm土层相比,10~20cm总盐、Cl^-、K^+、Na^+含量明显增加,SO_4^(2-)、HCO_3^-、Ga^(2+)含量降低,Mg^(2+)含量和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土层各盐分含量随植被盖度的梯变呈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以蒸腾作用、泌盐作用和根系的选择性吸收作用等为主的生物积盐作用与地下水蒸发聚盐以及地表风蚀强度等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应该是影响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盐岛效应强弱的关键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