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后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的比较 收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后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的比较

Comparison of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i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efore and after reduction therapy

作     者:刘俞 Liu Yu

作者机构: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青岛266071 

出 版 物:《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autical Medicine and Hyperbaric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29卷第4期

页      面:525-52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摘      要: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的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的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的,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的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BPPV的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的结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