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徽省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收藏

安徽省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bullying,sleep dur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作     者:吴静 陈国平 王志强 张昱堃 李卫东 WU Jing;CHEN Guoping;WANG Zhiqiang;ZHANG Yukun;LI Weidong

作者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学校卫生科合肥230601 

出 版 物:《中国学校卫生》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年 卷 期:2022年第43卷第10期

页      面:1547-1550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暴力 睡眠 抑郁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摘      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35364名在校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并对遭受校园欺凌、睡眠时间等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对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并采用相乘和相加作用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29%。在调整性别、居住地区、学段、家庭结构类型、吸烟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校园欺凌、睡眠不足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有关联,其OR(95%CI)值分别为3.34(3.14~3.55)和1.48(1.37~1.6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对抑郁症状无相乘交互作用(OR=1.17,95%CI=0.98~1.39,P0.05),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4.84,95%CI=4.36~5.37,P0.05),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50(1.39~1.59),归因比为0.31(0.26~0.36),交互作用指数为1.64(1.47~1.89)。结论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预防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