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相关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The syn-and post-collision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Tarim-Qaidam collision:Results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n the Tarim Basin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库尔勒841000 Department of GeographyKyung Hee UniversitySeoul 02447Korea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9期
页 面:2634-266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21DJ05) 塔里木油田科技项目(041019120072)联合资助
主 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同碰撞构造 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构造 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缝合带 原特提斯 增生型造山 碰撞型造山 地震解释
摘 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阿尔金山和西昆仑山是特提斯超级造山带最北部的两条缝合带。该处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是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指示,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发生于塔里木地块的东南侧,是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这次碰撞形成了阿尔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其同碰撞构造主要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塘沽孜巴斯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大型基底卷入型背斜构造(轮南、塔东和塔中背斜),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碰撞后构造为一系列正断层及其组合成的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形成时间是中志留世-中泥盆世。根据塔里木盆地内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分析,结合造山带内的蛇绿岩和俯冲-碰撞相关岩浆岩、变质岩研究成果推论,作为原特提斯洋分支的古阿尔金洋,其洋壳自晚寒武开始向柴达木地块之下俯冲。至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洋壳俯冲完毕,古阿尔金洋闭合,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开始。该碰撞造山作用持续至早志留世末结束,然后进入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应力伸展构造演化阶段。迄今,尚无碰撞相关构造指示塔里木克拉通西南缘曾经发生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事件。早古生代,阿尔金山发生的是增生-碰撞型造山,西昆仑山发生的是增生型造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