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分析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 收藏

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分析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olygonati Rhizoma and study on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作     者:陈林 王敏 胡媛 刘友平 陈鸿平 王福 CHEN Lin;WANG Min;HU Yuan;LIU You-ping;CHEN Hong-ping;WANG Fu

作者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7 

出 版 物:《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22年第34卷第9期

页      面:1582-159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CXTD2018011) 

主  题: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 黄精 次生代谢产物 胰岛素抵抗 异鼠李素 

摘      要:本研究以药用黄精与食用黄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并对差异成分中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潜在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及验证。采用UHPLC-ESI-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将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变化前十且上调的化合物进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网络药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选取HepG2细胞,运用高糖培养基和高浓度胰岛素联合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从药用与食用黄精样品中共鉴定出319个成分,其中差异成分106个。PCA及H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网络药理分析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等5个上调化合物与IR疾病靶点相重合,交集靶点59个,主要涉及PI3K-Akt、mTOR、VEG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与核心靶点PI3K、AKT1、VEGFA、mTOR、AMPK对接良好,其结合能均≤-20.9 kJ/mol。细胞实验验证发现,异鼠李素可以显著提高HepG2细胞IR模型葡萄糖消耗量(P0.01),使PI3K、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对了解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完善黄精品质评价方法以及改善IR潜在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