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收藏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key national ecological projects in China in 2000-2019 using remote sensing

作     者:邵全琴 刘树超 宁佳 刘国波 杨帆 张雄一 牛丽楠 黄海波 樊江文 刘纪远 SHAO Quanqin;LIU Shuchao;NING Jia;LIU Guobo;YANG Fan;ZHANG Xiongyi;NIU Linan;HUANG Haibo;FAN Jiangwen;LIU Jiyuan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舟山316022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77卷第9期

页      面:2133-21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8[工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1[农学-作物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650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100203) 

主  题: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程度 生态恢复潜力 

摘      要: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定量评估了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态恢复程度中等、较高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1%、11.9%和1.7%,生态工程实施数量越多的地区,生态恢复程度越高,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平原、川滇黔渝湘结合部等地区;气候因素和生态工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14.6%,对水蚀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30.5%;中国植被覆盖度有20%的恢复潜力,森林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6.4%,草地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23%;气候条件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0℃和年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区。因此,重大生态工程的部署,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性,避免实施单一生态工程或单一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组合措施的综合效应,提高生态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