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轮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不同轮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and Straw Returning Methods 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Black Soil

作     者:高洪军 李强 彭畅 张秀芝 焦云飞 高纪超 朱平 GAO Hongjun;LI Qiang;PENG Chang;ZHANG Xiuzhi;JIAO Yunfei;GAO Jichao;ZHU Ping

作者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长春130033 

出 版 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3期

页      面:336-344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7JQ008)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402103NC)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D0300201-3)。 

主  题:玉米-大豆轮作 秸秆还田 耕种方式 土壤养分 微生物群落结构 

摘      要:轮作和秸秆还田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措施,微生物作为土壤养分循环的驱动者,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衡量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不同玉米-大豆轮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下0~20 cm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玉米连作相比,玉米-大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Rhizobiaceae作为根瘤菌的代表科,在轮作处理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玉米连作处理,且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功能基因预测分析表明,轮作处理的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和固氮酶nifB基因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玉米连作处理,而固氮酶nifH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连作处理,表明轮作改变了土壤中与氮周转相关微生物的丰度。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中,玉米秸秆旋耕还田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速效钾、总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Streptomycetaceae和Burkholderiaceae相对丰度在秸秆旋耕还田中显著高于秸秆深翻还田和覆盖还田,且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土壤养分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玉米-大豆2∶1轮作下玉米秸秆旋耕还田对耕层土壤培肥效果最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