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替代计量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收藏

替代计量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ltmetrics

作     者:余厚强 Yu Houqiang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出 版 物:《情报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41卷第8期

页      面:775-7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5[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2[管理学] 120502[管理学-情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合情境数据的替代计量指标多元化内涵识别与表征研究”(7180406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替代计量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18YJC870023) 

主  题:替代计量学 理论框架 理论 基本原理 科学范式 

摘      要:替代计量学是科学计量学与大数据相融合形成的典型的数据驱动型研究方向,随着替代计量服务的广泛应用,替代计量数据的深度开发需求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为此,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框架,以期促进替代计量学的深化发展。该理论框架由三个层次的理论构成,即宏观层次的科学范式转变理论、中观层次的科研活动计算机化理论和微观层次的交互程度递进理论。在宏观层次,以库恩的科学范式转变理论为核心,论述了科学计量学向替代计量学拓展的基本原理,这构成了替代计量学作为学科研究方向的依据。在中观层次,从科研活动的六大环节出发,分析了各个环节计算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解释了替代计量数据产生的过程和根本原因。在微观层次,解构了多样化替代计量数据所遵循科学交流过程的内在逻辑,以相关社会理论为依据解读了交互程度呈现差异的底层原因,阐释了不同替代计量数据的内在关联。这个有机互补的理论框架将有助于从全局视角理解和把握替代计量学的形成过程、基本思想和应用原理。最后,指出未来理论研究应从深入融合相关学科理论和发展替代计量学自身理论两个方向推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