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诗风与科举:《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的生成理路
Classical Books,Poetic Style,a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The Generative Rationale of Annotations of The Anthology by Li Shan and the Five Ministers作者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出 版 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62卷第5期
页 面:75-80,1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选》汇校汇注”(14ZDB067)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是唐代《文选》注释的两部名著。在中国注释学史上,李善注以鲜明的“征寻语源式注释凸显着其创新性发展。初唐类书《艺文类聚》“撰其事且文的编纂方式、诗歌重“事的创作时风是《文选》李善注“征寻语源式注释生成的触媒与深层文化背景。初唐君主对《文选》的推崇、李善师从曹宪研读《文选》的经历及知识构成等因素,促成了李善“征寻语源式注释的对象是《文选》而非他书。《文选》成为唐代科举教科书后,虽然李善在讲学过程中有意增加“意义的阐释,但始终未能真正突破自己的注释理念,故时代呼唤《文选》新注本,五臣注应运而生。五臣注刻意回避了“征寻语源式注释,有意向唐前注释学传统回归,更加契合一般知识阶层应对科举考试的期待视野,遂广为流行。类书、诗风与科举,表征着唐代《文选》注释的生成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