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小冰期背景下苏北群发性“沉城”现象及迁治模式 收藏

小冰期背景下苏北群发性“沉城”现象及迁治模式

Mass Sinking Phenomenon and Governance Migration Model in Northern Jiangs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ttle Ice Age

作     者:李德楠 

出 版 物:《明清史》 

年 卷 期:2022年第3期

主  题:黄河水患 水沉城市 治所迁移 明清小冰期 苏北 Flooding in the Yellow River Water-sinking city Migration of the institute Little Ice Ag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rthern Jiangsu 

摘      要:极端类型的群发性“沉城现象,往往反映区域水环境的重大变化。17世纪20至80年代,前后不足60年的时间内,苏北地区接连发生了徐州、邳州、泗州三座城池沉入水中的极端事件。究其原因,在于黄河水患的直接影响,而17世纪恰逢小冰期的最寒冷期,加深了黄河的水文灾害程度。当时苏北为黄淮运交汇区,蓄清、刷黄、济运等工程集中于此,水环境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黄河灾害频发。“沉城事件发生后,三地均采取了迁移治所的对策,均经历了从临时迁治到最终迁治的过程,表现为回迁重建、异地重建、迁治合署等模式。徐州城是3年后回迁重建,邳州城是10多年后异地重建,泗州城是90多年后迁县合署,其重建的间隔时长与其到黄河的距离成正比,与城址受破坏程度成反比。治所是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治所迁移便于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的开展,反映了国家权力机关优先保障的次序。不过迁治在促进新城所在地开发的同时,往往加速了旧城所在地的衰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