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稳定性和养分的影响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soil stability and nutrients in typical karst areas作者机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出 版 物:《江苏农业科学》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50卷第16期
页 面:251-259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桂农科2021YT041)
摘 要: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典型岩溶地区土壤稳定性和肥力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2种典型土壤综合利用区的撂荒地、核桃单种、核桃/春玉米+秋大豆、核桃/春大豆+秋大豆、核桃/桑树、核桃/十大功劳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稳定团聚体性和土壤肥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凤山县红壤区核桃单种、核桃/春玉米+秋大豆、核桃套种春大豆/秋大豆、核桃/桑树、核桃/十大功劳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较撂荒地显著提高0.25 mm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5 mm机械团聚体含量2.44%~19.83%,但只有核桃单种和核桃/十大功劳2种模式的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优于撂荒地,这2种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较撂荒地降低0.76%~2.55%。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稳定性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因此,建议在凤山县红壤区,通过合理的套种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在棕色石灰土区,要根据地形来利用土地,在山坡、山腰等有水土流失风险的地放建议采取核桃单种、核桃/十大功劳模式保持土壤的稳定性,低洼无水土流失风险的地块可以结合当地的情况发展核桃套种适宜的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