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秦岭陕西聂家沟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收藏

东秦岭陕西聂家沟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at Niejiagou section of Shaanxi in eastern Qinling

作     者:李飞洋 张立军 李泰然 杨琦琦 牛永斌 宋慧波 LI Feiyang;ZHANG Lijun;LI Tairan;YANG Qiqi;NIU Yongbin;SONG Huibo

作者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3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焦作454003 

出 版 物:《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24卷第4期

页      面:649-66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0211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12300410349) 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NSFRF200340)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型科研团队(编号:2022-05) 

主  题:碳酸盐岩微相 生物群落演替 沉积环境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秦岭 

摘      要:东秦岭陕西镇安聂家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群落演替及环境变化等信息,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生态环境变化与沉积响应的理想区域。通过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法,对陕西镇安聂家沟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碳酸盐岩生物组合和微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共识别出11个微相类型:斑点状凝块石、叠层石灰岩、鲕粒—纹层状叠层石灰岩、有孔虫颗粒灰岩、藻—海百合泥粒灰岩、含有被包壳和被磨蚀骨屑颗粒的粒泥灰岩、鲕粒颗粒灰岩、集合颗粒灰岩、含鲕粒的粒泥灰岩、泥晶灰岩和泥岩。根据碳酸盐岩微相特征及沉积相标志,在二叠系—三叠系界限附近划分出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3种沉积相,其反映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频繁的沉积相带变更的特点。该剖面碳酸盐岩微相反映的古生态和生物群落演替特征与中国华南同时期其他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正常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类型和丰度极低,仅含有少量的双壳类、海百合等,灭绝事件界线附近以微生物碳酸盐岩等特殊微生物沉积构造占主导,之后微生物岩等消失,又出现了以双壳类为首的生物碎屑石灰岩。研究结果为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生物和环境的协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认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