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其成因
Spati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non-grain conversion in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作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8
出 版 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2年第39卷第4期
页 面:817-8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6B0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外协科技项目(2018041)
主 题:非粮化 耕地保护 空间分异 冗余分析 驱动因素 粮食主产区
摘 要:为摸清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的总体状况,揭示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以徐州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冗余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徐州市法定耕地内(LF,10.25%)、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BF,7.30%)、两区划定范围内(FF,2.67%)非粮化率呈依次递减态势,城区非粮化率高于远郊;非粮化面积超过500 hm^(2)的乡镇为6个,分布于远郊南部和西北角,但非粮化率则从中心向远郊递减扩散。非粮化率在FF范围内存在2个高-高集聚区,不同于LF和BF,城区周边明显高于其他区域;RDA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变量解释了91.85%的非粮化面积特征向量的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包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其中非农业收入和农业机械劳动力分别是城区与远郊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率总体不高,以菜地占用为主,但不同范围、不同区位非粮化率差异明显,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对待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