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 收藏

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the yield of different late rice variety typ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lloc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resources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ri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作     者:冯向前 殷敏 王孟佳 马横宇 刘元辉 褚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张运波 陈松 FENG Xiang-Qian;YIN Min;WANG Meng-Jia;MA Heng-Yu;LIU Yuan-Hui;CHU Guang;XU Chun-Mei;ZHANG Xiu-Fu;WANG Dan-Ying;ZHANG Yun-Bo;CHEN Song

作者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311400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江苏盐城224049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10期

页      面:2597-26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0203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22C130001)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水稻,CARS-0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任务(CAAS-ZDRW202001)资助。 

主  题:播期 晚稻 产量 温光资源配置 水稻品种类型 

摘      要: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匀设置播期[即0 d(Ⅰ)、+T d(Ⅱ)、+2T d(Ⅲ)、+3T d(Ⅳ)、+4T d(Ⅴ)],研究晚稻随播期的推迟在产量、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全生育期略有延长,主要源于灌浆期的延长;粳稻随播期推迟,其灌浆期亦有所延长,但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幅度较大,导致全生育期略有缩短;不同晚稻品种类型间,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常规粳稻在5个播期下产量[(8.0±0.5)t 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先产量增加后降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播期IV和播期Ⅲ达到峰值,最高为11.0 t hm^(-2)和9.1 t hm^(-2);籼稻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品种类型间产量差异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大,产量差从0.5 t hm^(-2)增大到5.1 t hm^(-2);播期变化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各有不同。随着播期延迟,有效穗数有所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而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不同播期下主成分分析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品种特征差异从库源协同性差异,逐渐演化为库源协同性叠加温光资源配置差异,再演变为后期低温耐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江下游稻区晚籼稻应适当早播,充分利用前期温光资源,通过足穗达到高产。相对于籼稻,粳稻拥有较强的播期适应性。在前茬作物收获较晚的情况下,选择籼粳杂交稻品种更具产量保障,而选择最佳播期可使籼粳杂交稻产量最大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