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Microplate and megaplate: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aradigm transition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珠海519082 南方海洋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珠海51908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厄尔巴那伊利诺伊州61820
出 版 物:《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96卷第10期
页 面:3541-355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1005,91958214) 中央财政高校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217200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数字孪生重大项目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编号tspd20210305)联合资助的成果
主 题:微板块 大板块 板块构造 前板块构造 造山带 地幔柱 范式
摘 要:传统板块构造理论50多年来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地学理论,是理解固体地球运行的基本范式,但遇到三大难题:板块起源、板内变形和板块驱动力。针对这三大难题,微板块构造理论试图开拓一个全球构造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通过与传统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原理的逐条对比,阐明了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及其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拓展。微板块构造范式既不同于传统板块构造范式,又不同于地幔柱范式,是两者的重要补充与拓展。文中着重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适用范围、理论出发点、理论假设与预测的角度,阐明了大板块与微板块的异同,并探讨了两者的转换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的多样性,介绍了微板块生长成为大板块的4种途径、大板块破碎为微板块的3种转换模式,探索了前板块构造体制下微地块在非线性地球系统中通过自组织、自生长等方式,进化为板块体制下微板块的自然选择过程。本文还提出陆壳型微地块是密度选择的结果,其密度决定了其保存机制,这是陆壳起源的根本;微地块向微板块的转变是刚性选择的结果,其刚性是初始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微板块不对称俯冲或对流型式的转变是热选择的结果,其热不对称性是现代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