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二语习得中第一语言迁移的方向性及经济性原则——以二语句法和... 收藏

论二语习得中第一语言迁移的方向性及经济性原则——以二语句法和二语语篇为例袁博平

Directionality of first language transfer and economy princip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L2 syntax and discourse

作     者:袁博平 YUAN Boping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 

出 版 物:《世界汉语教学》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年 卷 期:2022年第36卷第3期

页      面:379-39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主  题:二语习得 第一语言迁移 迁移方向性 经济性原理 

摘      要:本文对美国学者Schwartz&Sprouse(1994、1996)提出的“第一语言全面迁移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虽然第一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非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它是有方向性的。Chomsky(1995、1998)里的一个论点就是,人类语言的操作遵循经济性原则,语言单位的衍生应该越简单越好,尽量减少操作程序。笔者认为人类语言中的这种经济性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第二语言,经济性原则能够抵消第一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这一推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法语和德语中的题元动词提升并没有在法语母语者、德语母语者的汉语二语中出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语母语者没有把wh-疑问词提升从他们的母语英语迁移到他们的汉语二语中来。除此之外,本文还讨论为什么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篇时,受到汉语重复模仿策略的极大而又广泛的影响,而母语是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语篇时却几乎没有受到第一语言迁移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