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常用“有毒”中药减毒配伍研究进展及策略 收藏

常用“有毒”中药减毒配伍研究进展及策略

Compatibility for toxicity attenuation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review and strategies

作     者:高月 李川 梁爱华 高秀梅 赵艳玲 GAO Yue;LI Chuan;LIANG Ai-hua;GAO Xiu-mei;ZHAO Yan-ling

作者机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039 

出 版 物:《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7卷第8期

页      面:1989-19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04[医学-方剂学]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2192910 82192911)。 

主  题:“有毒”中药 临床常用方剂 减毒配伍 策略 

摘      要:中药的减毒配伍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但中药减毒配伍研究面临诸多难点,涉及因素包括品种基原、炮制方法、配伍模式、用药剂量等,呈现出“毒性物质的不确定性“毒性发生的隐匿性“安全剂量的模糊性“毒-效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特殊性等特征,使得“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系统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多药多物质的联合暴露、“毒性-功效-配伍-证候的关联、“量-时-毒-效转化规律等成为影响中药临床安全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应遵循“始于临床、证于基础、终于临床的模式,通过构建“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水平毒性确证、多药多物质相互作用和联合暴露、多层面循证、多“量-时-毒-效转换、基础与临床生物标志物一致性求证等“五多一证技术体系,系统研究其减毒增(存)效配伍的作用特征、单药和多药体内命运、毒性发生分子机制、“量-时-毒-效转化规律及病证结合的有毒中药临床特征。通过研究“两类三种机制赋予中医七情和合配伍理论新内涵,最终提出安全用药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