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收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dynamic monitoring the efficacy of tumor vascular targeting therapy

作     者:邵海波 徐克 周玮 倪以成 戴旭 张健 陈峰 孙自平 SHAO Hai-bo;XU Ke;ZHOU Wei;NI Yi-cheng;DAI Xu;ZHANG Jian;CHEN Feng;SUN Zi-ping

作者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 泰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泰兴225400 鲁汶大学医学院放射科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与化学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62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1年第27卷第3期

页      面:457-4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沈阳市科学技术项目(F10-205-1-19)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2009S110) 

主  题: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考布他汀A4 扩散磁共振成像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兔肌肉VX2肿瘤模型(共30个肿瘤)。分别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CA-4-P,20 mg/kg体质量)前及治疗后1、4、8、12天进行常规、增强MRI及DWI,比较相邻时间点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动态变化,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前(MR基线扫描),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3±0.16)×10-3mm2/s、(1.30±0.23)×10-3mm2/s、(1.19±0.31)×10-3mm2/s及(1.66±0.13)×10-3mm2/s;镜下见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治疗后1天,肿瘤中心ADC值较MR基线扫描减低(P0.05);镜下见肿瘤细胞肿胀,排列松散,靠近肿瘤中心处可见肿瘤细胞破裂、核固缩。治疗后4天,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及周边ADC值较治疗后1天增高(P均0.05);镜下可见大范围肿瘤坏死。治疗后8天,肿瘤中心ADC值较治疗后4天增高(P0.05);镜下见肿瘤中心坏死更加彻底。治疗后12天,肿瘤整体及肿瘤周边ADC值较治疗后8天减低(P均0.05);镜下可见肿瘤周边新生的肿瘤组织。结论 DWI能准确反映兔肌肉VX2肿瘤模型CA-4-P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理想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手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