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后溪穴古代配伍规律 收藏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后溪穴古代配伍规律

Analysis on combination regularities of Houxi(SI3)in ancient times of China based on latent structure model

作     者:宋全枚 张学成 张永臣 贾红玲 SONG Quan-mei;ZHANG Xue-cheng;ZHANG Yong-chen;JIA Hong-ling

作者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25001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济南250001 

出 版 物:《针刺研究》 (Acupuncture Research)

年 卷 期:2022年第47卷第5期

页      面:459-4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3695)。 

主  题:后溪 针灸 隐结构模型 腧穴配伍规律 

摘      要:目的:以后溪穴为例,初探隐结构模型分析腧穴古代配伍规律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为检索源,构建后溪配伍腧穴数据库,运用Lantern 5.0软件对高频腧穴开展隐结构分析。结果:共纳入医籍26部,条文240条。高频配伍腧穴为申脉、合谷、前谷和风池等46穴。对高频腧穴建模得到12个隐变量及24个隐类,模型评分-2170.68,将Y0至Y11综合聚类得到7类穴组。阳经的配伍比重高于阴经;重视五输穴、交会穴等特定穴叠效配伍;配穴集中分布于上肢、下肢和头面颈项等部位;围绕后溪将功效延伸至舒筋活络、清热疏风、明目开窍和消肿止痛等四方面。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腧穴配伍规律切实可行,综合聚类厘定主次配穴,揭示出主、次穴的共性规律与逻辑递进关系,有助于为教学、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