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收藏

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Preparation and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of isoliquiritigenin nanosuspensions

作     者:刘勇华 张留超 郭晓娜 LIU Yong-hua;ZHANG Liu-chao;GUO Xiao-na

作者机构: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出 版 物:《中成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1379-13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2016年科技攻关项目(162102310234)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WJLX2018223)。 

主  题:异甘草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沉淀-高压均质法 HPLC 

摘      要:目的制备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考察稳定剂种类、药物与稳定剂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测定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溶出。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异甘草素、物理混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0.5、0.75、1、1.5、2、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异甘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物与稳定剂[PVP K30-泊洛沙姆188(1∶1)]比例1∶3,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2次。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63.5±6.8)nm,PDI为0.109±0.12,Zeta电位为(-34.1±2.6)mV,载药量为(24.36±0.83)%,45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0.37%。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1),C_(max)、AUC 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3.04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异甘草素累积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