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 收藏

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AL STRESS FIELD AND ITS DIRECTION CONVERGENCE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作     者:王晓山 万永革 WANG Xiao-shan;WAN Yong-ge

作者机构: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防灾科技学院三河065201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三河065201 

出 版 物:《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2期

页      面:363-37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055,4217407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330304)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975412D) 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DZ20190415002,DZ20200827053)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ZY20215117)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FZ212105)共同资助 

主  题:汶川地震 综合震源机制 地壳应力场 应力方向集中 

摘      要:地震的发生与地壳应力场有密切的联系,地震是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使得断层破裂的结果,而大地震之前的应力场变化与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为理解地震活动较低的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的构造应力场与该地震发生的关系,文中采用能综合利用小地震P波初动信息的综合震源机制方法求解汶川地震之前的应力场。首先采用2001年1月—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P波初动符号求解了四川地区大量中小地震的综合震源机制,发现综合震源机制的压轴和张轴方向以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为界。龙门山断裂带以西至龙日坝断裂的川北地块压轴近SEE-NWW向,张轴近垂直,致使该地块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的运动方式,有益于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积累。鲜水河断裂南段及附近地区的震源力学机制呈现为走滑模式,完美地解释了鲜水河断裂上一系列走滑大地震的滑动行为。华蓥山断裂南东段则呈现为逆冲模式,与前人提出的该地区的古应力模式一致。为研究汶川地震之前地壳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文中还分时段计算了汶川地震前综合震源机制旋转到汶川地震震源机制的旋转角变化,发现采用不同作者和机构得到的汶川地震震源机制均可得到旋转角在震前1年达到最小值的结论,且低于旋转角的标准差。以上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之前出现了应力方向趋于促使主震破裂方向的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