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区域差异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出 版 物:《生态科学》 (Ecologic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16-24页
基 金: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022C02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534)
主 题:沉水植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区域差异 湖泊 生态修复
摘 要:为深入了解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西南高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中的差异,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于2010年—2016年的夏季(6—9月)调查了36个湖泊的沉水植物。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碳(C)含量显著高于平原湖泊,氮(N)含量显著低于平原湖泊,磷(P)含量高于平原湖泊但差异不显著;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C/N和C/P的比值显著高于平原湖泊,N/P显著低于平原湖泊;在平原湖泊和高原湖泊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伊乐藻中,仅有伊乐藻的N含量和金鱼藻的P含量与群落的差异性不一致。(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生态修复后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群落的C和P含量显著高于未修复区,N含量低于未修复区但差异不显著;修复区沉水植物群落的C/P和N/P显著低于未修复区,C/N显著高于未修复区;修复区和未修复区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和竹叶眼子菜的C和P含量都跟群落的差异性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在清澈的水体中,沉水植物的C和P含量高而N含量低;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沉水植物N含量升高。因此,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这将会提高沉水植物中C和P的含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沉水植被区成为湖泊的C和P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