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安徽省阜... 收藏

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Rural Poverty in Typical Poverty Stricken Coun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Fun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作     者:何莎莎 方斌 谢雪 HE Sha-sha;FANG Bin;XIE Xue

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22年第31卷第3期

页      面:711-7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29,41671174)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主  题:贫困村 区域贫困 贫困地理学 Logistic回归 阜南县 

摘      要:客观分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脱贫稳定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应有之义。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结合村域和农户两种尺度剖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成因,并基于研究区自身特色探讨其脱贫稳定性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结果表明:(1)阜南县各乡镇贫困村核密度差异显著,总体呈外密内疏之势,部分区域呈核心面状式集聚分布,按照核密度值将贫困村分为5个一级核心区、4个二级核心区和5个三级核心区。(2)从村域尺度分析,残疾户占比和生病户占比等发展潜力因素,遭灾占比、到县城和乡镇中心、主要干道的距离和村平均高程等区位条件因素是影响农村致贫的主导因素;从农户尺度探究,行政村属性、贫困户属性、家庭规模、残疾或疾病、劳动力占比和外出务工占比是研究区农户致贫的显著因素。(3)综合村域层面和农户层面分析,外出务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以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和贫困户生计水平,是推动研究区脱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5大核心要义探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旨在为该地区乡村振兴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