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脑神经电化学研究 收藏

脑神经电化学研究

Brain Electrochemistry

作     者:徐聪 江迎 于萍 毛兰群 Cong Xu;Ying Jiang;Ping Yu;Lan-Qun Mao

作者机构: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电化学》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年 卷 期:2022年第28卷第3期

页      面:1-16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No.2018YFE0200800)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21790390,21790391 and 22134002)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s.2018YFA0703501 and 2016YFA0200104)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DB30000000)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QYZDJ-SSWSLH030) 

主  题:活体电化学传感 脑神经化学 选择性 生理兼容性 

摘      要:大脑是认知、情感等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脑内神经元通过化学信号及电信号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动态而复杂的神经信号网络,实现各项神经活动。因此,对于脑神经化学分子的分析与检测有助于揭示神经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而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手段。随着各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已有多种分析技术在不同层次实现神经分子的检测。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等优势,有望在活体层次上精准描述特定神经分子在神经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文围绕选择性以及生理兼容性两大关键问题展开,以本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为例,系统阐述了电极界面的构筑原则以及电位型检测方法的独特优势,着重介绍了抗坏血酸在神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脑神经电化学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