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收藏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     者:向安强 姚锦鸿 

作者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暨北京科技大学 广东封开县博物馆 

出 版 物:《农业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年 卷 期:2006年第1期

页      面:33-45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32281) 华南农业大学交叉学科扶持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古栽培稻 广东省 杏花 文化遗物 科学基金项目 封开县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博物馆 课题组 

摘      要:早在1982年8月,广东封开县文化局、博物馆对当时杏花区(现为杏花镇)开展文物普查,在杏花河两岸五十多个村庄的八十多个山岗上,发现了十多处古遗迹及一批文化遗物。同年9月。肇庆地区(现为肇庆市)文化局在这里举办全区文物普查骨干培训班。广东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和广东省博物馆派杨式挺先生参加办班和辅导工作,并对杏花河两岸多处遗址进行了复查和试掘。1984年底时,就在杏花河两岸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28处;至1994年底,共发现古遗址和古遗物点71处。2003年初,在封开杏花河出土的一个朱色夹砂粗陶锅碎片上竟完整保存了4000多年前的稻谷壳。这一发现引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重视。结合邻近的封开县江口镇筋竹口遗址发现的水稻硅质体,我们课题组认为:广东省封开县(特别是杏花河两岸)很可能是广东地区继粤北曲江石峡文化之后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文化区,有必要开展与古栽培稻相关的调查研究。为此,课题组会同广东封开县博物馆姚锦鸿馆长,在封开县杳花镇莫仲良先生的协助下,对封开县杏花镇杏花河两岸的部分遗址进了小范围的古栽培稻遗存的初步调查,并采集到一批含稻遗物。现在对此进行专门介绍;并结合该地区之前的考古发现,就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