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监测中的应用 收藏

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监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emiochemicals in insect pest monitoring

作     者:张真 王鸿斌 陈国发 孔祥波 张苏芳 刘福 ZHANG Zhen;WANG Hong-Bin;CHEN Guo-Fa;KONG Xiang-Bo;ZHANG Su-Fang;LIU Fu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沈阳110034 

出 版 物:《昆虫学报》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65卷第3期

页      面:351-3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9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8ZC001,CAFYBB2018GD001) 

主  题:信息化学物质 信息素 种群监测 种群预测 害虫治理 

摘      要:种群监测是害虫种群预测与防治决策制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昆虫成虫种群监测,与其他各虫态或寄主被害率等的抽样调查方法相比,具有简便、省工、费用低、具种特异性、在低虫口密度下灵敏、监测范围广等特点。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主要包括昆虫种类和分布区检测、害虫发生期监测和发生量或为害水平监测。前两个方面的应用没有争议,而害虫发生量监测比较复杂,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其可靠性存在争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预测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影响信息化学物质监测和预测害虫危害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信息化学物质的成分、组成、剂量、释放速率,诱捕器种类和林间设置方法,监测对象的生物学、种群动态和发生阶段,害虫的生活环境条件(包括生物学因素如寄主种类、组成、年龄和密度等以及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因子等),危害损失的估计方法,以及预测模型的类型和建模方法等。研究分析表明,正确的信息化学物质组成和比例、适当的信息化学物质用量和诱芯载体对信息化学物质的持续稳定释放是监测可靠性的基础,诱捕器的种类、设置方式、密度也需要进行测试并规范化,另外还需根据所监测对象的特性及其所处的环境研究制定特定的种群密度水平或寄主被害率统计方法及预测模型,建立系统的监测规范和程序。只要建立了符合所监测害虫特性和所处环境条件的监测方案,基于信息化学物质的害虫监测是可靠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