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结构与个体之间:日常民族主义的实践哲学 收藏

结构与个体之间:日常民族主义的实践哲学

Between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Practical Philosophy of Daily Nationalism

作     者:张米兰 ZHANG Mi-lan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暨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 

出 版 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49卷第2期

页      面:62-6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1[哲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401[法学-民族学] 

基  金: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人伦日用间的中华民族共同性:西南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民族志研究”(项目编号:2021-GMB-054)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日常民族主义 布迪厄 实践 习性 

摘      要:日常民族主义在20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应对结构主义和个人主义民族理论的对立。结构主义的民族理论强调民族国家在决定民族内容方面的重要地位,并将民族主义视为发挥特定社会功能的意识形态;而个体主义的民族理论强调民族认同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并注重建立在个体经验上的民族情感。日常民族主义的实践哲学旨在整合个体话语和官方叙事之间的张力,以此来弥合结构主义和个体主义各自的缺陷。本文借助布迪厄的实践概念,尝试重新阐释日常民族主义怎样沟通宏观结构和微观个体,并进一步分析日常民族主义如何应对个体化和全球化的挑战。重新思考日常民族主义的实践,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和平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