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幽灵批评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与研究范畴 收藏

幽灵批评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与研究范畴

作     者:申富英 李英华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济南250100 

出 版 物:《东岳论丛》 (DongYue Tribune)

年 卷 期:2022年第43卷第3期

页      面:55-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詹姆斯·乔伊斯作品幽灵叙事形式研究”(项目编号:13BWW043)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外国文学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研究”(项目编号:18RWZD04)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幽灵批评 发展历程 主要观点 研究范畴 

摘      要:“幽灵批评也被称为“侵扰学。它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勃兴,于本世纪初到当下发展繁盛,大有对今后几十年的批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的势头。幽灵批评在初期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的鬼魂人物和互文现象等进行评论,在发展中与其他批评流派相交融,逐渐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同时把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拓展研究边界,丰富研究方法,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文学批评潮流。它的主要观点集中在孤儿法则(The Law of the Orphan)、心理投射、集体记忆洞穴、在场(presence)与缺场(absence)之间的间性(in-betweenness)、多重叙事等方面,与现代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等存在着复杂的呼应和互动关系。目前幽灵批评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哥特文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殖民和后殖民文学、流散文学等,研究范畴包括幽灵人物、人物间的幽灵关系、插曲间的幽灵关系、作者的潜意识、多重叙事、语言衍变等,研究内容大多涉及互文、暗恐、集体无意识、创伤、阅读机制等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具有某些现实关注,具有政治性和伦理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