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毒理学研究闹羊花毒性作用机制 收藏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毒理学研究闹羊花毒性作用机制

Toxicity mechanism of Rhododendri Mollis Flos: based on serum metabolomics and network toxicology

作     者:郭小红 黄孟军 王立娟 冉强 杨森 吴文辉 张小琼 刘友平 GUO Xiao-hong;HUANG Meng-jun;WANG Li-juan;RAN Qiang;YANG Sen;WU Wen-hui;ZHANG Xiao-qiong;LIU You-ping

作者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7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重庆文理学院药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2160 

出 版 物:《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7卷第7期

页      面:1932-19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0439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1M70062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21jcyj-msxmX0409)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杏林学者”医院专项(YYZX2020049)。 

主  题:闹羊花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网络毒理学 靶蛋白 毒性 

摘      要: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毒理学研究有毒中药闹羊花的毒性作用机制。正常大鼠灌胃给予闹羊花药材粉末后,通过中毒症状、血清生化及病理组织学评价其毒性作用。利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寻找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毒理学技术挖掘闹羊花的毒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一步与血清代谢组学整合分析,筛选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代谢物-代谢通路。血清生化和病理组织结果表明闹羊花有明显神经、肝脏、心脏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发现了31个差异代谢物,获取10条主要代谢通路;网络毒理学挖掘出闹羊花中11个毒性成分相关的332个靶点和141条信号通路。进一步整合分析,筛选出闹羊花中木藜芦毒素Ⅲ、木藜芦毒素Ⅰ;闹羊花毒素Ⅱ、闹羊花毒素Ⅴ、闹羊花毒素Ⅵ、闹羊花毒素Ⅶ和kalmanol 7关键毒性成分,作用于AR、ALB、ESR2、SHBG、HSD17B11、ESR1、RXRG、LDHC、AKR1C3、ABCB1、UGT2B7、GLUL 12个靶点,干扰氨基丁酸、雌三醇、睾丸素、视黄酸、2-氧丁酸5种内源性代谢物,影响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4条代谢通路。可见,闹羊花毒性累及多器官系统,由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所致,通过关键毒性成分、靶基因、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揭示了其潜在神经、心脏、肝脏毒性机制,为有毒中药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