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收藏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STUDY 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STRESS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SICHUAN AND YUNNAN AREA

作     者:张致伟 龙锋 赵小艳 王迪 ZHANG Zhi-wei;LONG Feng;ZHAO Xiao-yan;WANG Di

作者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出 版 物:《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170-1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0ZYD0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0705-07) “川滇地区运动学模型和重点构造部位动力学模型构建”(20150115) “地震紧急信息服务”创新团队经费共同资助 

主  题:川滇地区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阻尼反演 

摘      要:基于川滇地区2000年1月—2017年3月2600次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文中对震源机制相对密集的次级地块和断裂带进行了震源机制量化分类和整体应力场反演,利用1970年1月—2017年3月727次M_(L)≥4.0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反演了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强震前后川滇地区的主压应力空间分布,探讨了川滇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总体以走滑型为主,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及其边缘的马边-盐津断裂带的机制类型存在局部差异;川滇地区的应力场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自北向南总体呈现顺时针旋转,四川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从西到东经历了EW—NW—EW的转变,云南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西部地区呈NNE向,在东部地区则表现为NNW向,空间上形成倒“V形;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强震前后,应力场在龙门山断裂带变化较大,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变化次之,其他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应力场经历了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的一次完整转变过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