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7年祁连山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tion amount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from 1980 to 2017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与环境保护观测研究站/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出 版 物:《冰川冻土》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1-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40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专项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20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50740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E0290906)资助
摘 要: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10^(8)m^(3)和57.83×10^(8)m^(3)。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196 mm·a^(-1);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水源涵养总量依次为:草地(31.87×10^(8)m^(3))林地(16.71×10^(8)m^(3))耕地(4.92×10^(8)m^(3))其他用地(2.29×10^(8)m^(3))建设用地(0.63×10^(8)m^(3))。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在所有研究时段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也会对水源涵养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区草地面积变化对水源涵养量影响较大。根据建立的经验公式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估算得出研究区多年冻土地下冰储量在550 km^(3)以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消融趋势明显。研究可为祁连山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