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收藏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Construction of a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 between cultivated and semi-wild soybea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plant height

作     者:于春淼 张勇 王好让 杨兴勇 董全中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王磊 胡凯凤 谷勇哲 邱丽娟 YU Chun-Miao;ZHANG Yong;WANG Hao-Rang;YANG Xing-Yong;DONG Quan-Zhong;XUE Hong;ZHANG Ming-Ming;LI Wei-Wei;WANG Lei;HU Kai-Feng;GU Yong-Zhe;QIU Li-Juan

作者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6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5期

页      面:1091-11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32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2021ZD0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2019NWB036-05)资助。 

主  题:大豆 株高 SNP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候选基因 

摘      要:采用中SNP160K芯片对丰收24×通交83-611 F2群体252个植株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一张由5861个SNP标记组成的全长为3661.46 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定位到7个株高QTL,每个QTL可解释2.56%~10.41%的株高变异。qPH-6-1具有最高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和显性效应,可解释10.41%的株高变异,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1.72和18.94;qPH-18-1贡献率次之,可解释9.64%的株高变异,但具有最高的加性效应,达-12.42。在F2群体中筛选出11个qPH-6-1和qPH-18-1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单株,平均株高167.00 cm;筛选出16个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植株,平均株高为91.25 cm。在qPH-18-1定位区间内外增加23个SNP标记,将定位区间由766.97 kb缩小至66.03 kb,包含8个基因,结合基因注释和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推测Glyma.18G279800和Glyma.18G280200可能与大豆的株高相关。本研究为大豆株型的改良提供了分子参考依据和遗传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