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形成机理 收藏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形成机理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ina’s 20th-centu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作     者:王梓羽 汪德根 朱梅 WANG Zi-yu;WANG De-gen;ZHU Mei

作者机构: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苏州215123 

出 版 物:《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37卷第3期

页      面:784-8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4) 

主  题:20世纪建筑遗产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中国 

摘      要:探索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提高建筑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意义。以396处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从整体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呈凝聚状,省域层面呈高富集区一枝独秀、中富集区东部零星、一般富集区和低富集区两带两块的特征;市域层面呈断崖式数量差异、梯度化等级差异、众星捧月空间分异特征;重心呈先北后南移动趋势,东西向移动较微小,集聚程度呈由强变弱趋势,集聚点数量呈递减趋势。(2)从类型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可分为六大主类和16个亚类。其中,科教文卫体类、商政办公类和纪念性类遗产数量居多,且分别呈两核分散东部三核、中部团状零星两核一环多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不同类型建筑遗产分布演变特征差异明显。(3)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地位、文化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联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历史文化底蕴因子的影响最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